提问者:李杰
怎样打破35岁“魔咒”?
老邱回答:
35岁魔咒,是指在青年和中年过度过程的危机。你会发现自己晋升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看着那些比你年轻的人各个都升职加薪,而你却一直原地踏步,这种迷茫和迷失感会越来越强烈。拼经历吧,不如40岁的长者他们经验丰富和懂人情世故,拼体力吧,又不如三十岁的项目经理精力充沛。是继续等着一天天过日子呢,还是寻找自己新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总感觉自己有点凉凉。
职场三年一小迭代,九年一大迭代,如果按照发展期的话,35岁的你已经要经历一个非常大的迭代期。如果你真的害怕35岁魔咒,那么请尽早的做好自己的职业应对规划。你的生活和职业密不可分,如果你想生活的好一些,则需要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份好的工作给你带来不错的薪金,也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而35岁魔咒除了职场不幸福之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过的也过的非常疲惫。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和工作,我也相信也不是每一个项目经理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职场和生活都讲究一个字,快!我比我同龄人提早了工作五年,而五年后我的同龄人刚刚踏入职场的时候,我学历跟他们相同,而我的工作经验却比他们多了五年,这就是我的竞争力。当同龄人只是实习员工的时候,我已经是部门经理了,我考虑进入人生的下一个冲刺目标,这样在同龄人中又是脱颖而出。
这一篇文章可能写的是我自己的故事,我如何规划和发展自我,如何设计和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故事。我不觉得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会丢人或者怎么样,我也不是大家眼中的学霸,其实我只是个普通人,而我这个普通人知道的是不断的寻找目标而已。
我出生在宝山区,记得儿时父母、我和我奶奶住在乡下的一个茅草屋,真的是茅草屋哦。家里门口的路都是一米宽的泥巴路,旁边就是小河。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父母都是早出晚归的农民,每天只有我和奶奶在家留守,我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父母回家了,可以一起吃饭了。父母很努力,大概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搬家了,原来家里盖房子了。房子是两层楼的,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楼下的客堂间真的是冬暖夏凉。
而我的父母不再去种地,自己搞起了小生意,那时候所有人都看不起做小生意的人,因为他们是投机倒把。那时候大家最愿意当的就是工人,在工人中最好的一份工作,就是宝钢工人。他们也是喜欢折腾的人,这也让我自小就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折腾的人,我不愿做同一份无聊的工作,我的工作一定是要按照我的兴趣的。我只看结果,哪怕过程中被无数人嘲笑过,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和资源让目标落地,这些到我长大后的职场中也是这样子考虑的。
我五六岁的时候,突然爸爸妈妈带我离开了农村的房子,说要去镇上租个房子,方便做生意,不然每天来回的路程就要一个多小时。我很不喜欢镇上的房子,记忆中是很老很老又破又旧的房子,但是爸爸妈妈觉得三个人凑合住住可以了,一切目标是多赚钱。我记得我们卖过各种各样的东西,为什么说我们呢,因为父母不可能把一个小孩留在家里,所以我都是跟着他们每天三点钟出门,大概到家要七八点了,日复一日的过着重复的劳动。
其实做生意很开心,因为我们都会留最好的东西给自己吃。如果我们卖水果呢,总是留了最大最甜的犒劳自己,如果卖甘蔗呢,一定也是那个最好的。我记得我跟我爸爸妈妈卖过水果,我也跟他们卖过水产,做过笋干,也卖过猪肉。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们不停的搬家,因为房子都是租的,可能有时候一年都会搬家好几次。我会羡慕很多人,我羡慕房东的儿子会有电视机,我也羡慕镇上的孩子都可以一起玩,我也羡慕别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家,我更羡慕别人的父母都有双休日可以一起休息一起玩。而我什么都没有,父母告诉我,我们现在跟别人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我们只有好好努力踏实的干活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马上我七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这也是我第一次要离开父母很久很久。因为从无跟其他小朋友接触的经验,也从没上过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一年级我完全跟不上。那时候我注意力也很不集中,学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所以成绩一直很差,也没被父母少揍过。直到三年级开始,我才慢慢缓过来,跟上大部分学生,在班级里成绩还算中等。
一天放学回家,父母突然告诉我不用再问别人借房子住了,晚上他们带我来到了那一套所谓的“新”房子。其实房子估计有100多年的历史的超级老房子,上下有两层楼,在我记忆中,那套房子是全木结构的,木楼梯很窄,在房子内走路都会有咯吱咯吱的声音,房子有一个小天井,我们终于可以每天洗澡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也是我父母天天省吃俭用每天早起晚归辛苦的结果,我们在自己的房子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买了第一台冰箱,第一个陪我童年的游戏机。
很多人认为邱老师一定是从小到大的书香门第,从小一定是学校中学霸中的学霸,其实我只是个普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我的眼中,父母的不断变革和提高让我从小到大喜欢变革和提高。而开始格格不入的校园生活,我没有办法去抗争规矩,那我只能在规矩之下让自己过的更好,学习好才能获得老师的赞扬,那我就好好学呗。我入学时没有一个朋友,而我也渐渐发现朋友的重要性,我愿意站出来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有学习好的,也有不少学习不好的狐朋狗友,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在职场中,老师们好比是你的上级,他们颁布各种各样的制度,而你是需要遵守制度,在一群人中受到上级重视和表扬。同学们,好比是现在的同事,如果同事关系都是非常紧张,你工作一定会不顺心。那时候在小孩子心里,学习不是为了自己学习的,学习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们开心而去学习的。有时候我也很调皮,我会偷偷跟同学们溜到工人俱乐部去玩街机,趁着父母还没到家的时间差去溜冰场跟同学们玩,夏天的时候跟同学们去河边钓小龙虾。
初中生的我很叛逆,我非常会阳奉阴违,父母和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我总是表面答应,背后偷偷的搞小动作,编理由旷课是家常便饭,整个初二成绩又变成班级倒数了。我父母也有所察觉,那时候给我请了不少课外补课老师,因为那时候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基本上真的没什么管教我的时间,补课下来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
我真正觉悟是我初三的时候,突然感觉人生需要做抉择和规划了,游戏还是要打的,但是长大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打游戏,那时候我的想法很幼稚。正好那段时间我爸爸一直在刺激我,说如果再不好好学习,就送我去修摩托车,又累又脏,还讨不到老婆。这怎么可以,我堂堂邱平华大人16岁开始去修摩托车?不干不干,我要做领导,我要座大办公室,我要指挥很多很多人干活。我初三那年非常非常努力,下课后补课和刷题是家常便饭,双休日就把自己关系来,该背的背,该默的默写。甚至是被我一棒子成绩落后的同学们经常请去家里做小老师帮他们补课,那可能是我儿时第一次做老师,我非常喜欢把我学的东西以简单的方式教给其他人。
填志愿的时候快到了,在我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中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读高中,然后上大学,这个是我父母希望的。第二条路是去宝钢中专,未来做一名当时前途无量的宝钢工人。第三条路是走政府委培,回来当官座办公室。我是从小到大就梦想着当官的人,我选择了第三条。目标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可能我填写志愿的时候,政府对村官的学历只要中专即可,而四年之后这个学历已经被淘汰。
四年后,我顺利毕业,那时候的中专文凭属于社会中等文凭,我有很多同学至今还是在政府部门条线。我在镇政府办公室实习,我的去留有两条路,一是留在镇政府做一个村官,而是自己找工作去。那时候的我20岁,我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让我再回农村我是一万个不愿意,我选择了离开。再镇政府里,我嘴巴很甜,也深得好几位老领导的喜欢,经过他们的介绍,我去了镇上最大的企业单位。
到了单位我才发现,学历的重要性,还有就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那些正在读大一的同学们根本还在学校这个温室里学习,我却20岁要经历职场。没有学历怎么办,去自学考呗,我从小不服输。学什么呢?我这一次对自己的规划一定要是看趋势和未来的,在那个脖子上挂一个U盘就觉得有流行的时代,我选择了学习计算机专业。我告诉自己,在上海如果要出人头地,要么搞IT,要么搞金融。我的第一次选择不是我要什么,而是职场要什么样的人,我就去往哪个方向发展。第二件事情就是如何处理好公司各个地方的人际关系,我虽然暂时属于行政人员,我有我的上级如何去对待,我的平级如何去对待,我平级的上级如何去对待,还有工厂车间的主人、组长、工人们如何去对待。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这个叫相关方管理,我只知道,成功的人是没有别人会去说你坏话的。
当然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和第二个导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第一个导师是我们最大车间的主任,说句笑话,她当时是把我当做接班人的,我不想每天面对几百号工人,天天班组长来吵架。而我的第二个导师是行政办主任,在我心里经常回应的一句话就是:“做男人,要胆子大,心细”。
工作中的我非常努力,公司的每一个领导都对我映像良好,哪怕跟我接触过的工人都觉得我非常非常礼貌待人。20岁到23岁这三年,只要是双休日的,我一定在徐家汇,除了修我的学历之外,我是疯狂的参加培训。因为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大学本科教科书上的很多知识是跟社会运用脱节的,我必须不断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周末从宝山到徐家汇的来回是4个小时。这三年很疯狂,也让我感受到周一周五努力工作,周末全部在学各种计算机,除了获得学历之外,我获得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格认证,那时候的MCSE\CISCO\REDHAT\ORACLE\JAVA,我基本都学了一遍。
有时候,有些人学了很多东西,看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发现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的学习是既考虑社会发展,也考虑自身发展,更考虑公司发展。23岁的我,已经把集团公司从之前没有局域网的分散模式变成需要依靠IT发展的新模式。我学CISCO是为了给公司集团组建局域网,跟分公司可以使用VPN。我学MCSE是希望公司能够把所有电脑可以通过SERVER去进行域的管理,我学REDHAT识希望未来给企业搭建公司门户网站,我学ORACLE和JAVA是希望公司有自己的CRM和ERP系统。
23岁,我同龄的同学们刚刚毕业,大家都在纷纷找工作中。而我已经有了自己的IT部门,拥有着同龄人不可能拥有的工作经验和人际经验。所以,很多人在企业中工作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更好的价值,我从没停止过。
而我的第一次迭代来了,因为三年了,那时候我工资很高了,所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底层网络、光纤,到交换机层的三层路由,防火墙和路由的端口隐射,公司的各个IT系统的建立,我发现我的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我不想自己33岁的时候还在做当前工作,就像我父母每天都会搬家,每次搬的舒适一些,明亮一些,我的职场也需要不断的搬家。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市中心,如果我在宝山其实机会很少很少,从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跳到另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的企业IT依赖的高,但是也有大部分企业对于IT技术依赖不高。但是市区就不一样的,每个企业对IT都有要求,IT的运维和开发一定是会供不应求的。我应聘了不少企业,薪资也有高低和不同,最后我在一家金融公司里任职。
去到金融机构,发现我这种学历已经属于中下流了,那些金融分析师海归博士一大把,双硕士很平常。还好我做的不是金融工作,我做的是IT部经理,在我去之前公司的IT部门就是修电脑部门,我去后慢慢的给IT部门建立各种体系,让IT变成提高金融产品效率的工具。在我的整个思维和思路下,公司总裁特别特别欣赏我,我去后很多重复人工分析报告我们可以自动计算和生成,整个金融分析师团队可以缩小一半人手,公司可以扩张开展其他领域的新业务。这就是一个IT人的价值,如果我要能够给公司企业从人工报表变成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报表,我自己要懂财务,我大概花了2年时间跟金融分析师们在一起看报表。我甚至跟很多海归博士一起去企业拜访,给他们做结构融资方案和报告,很多企业财务报告拿出来后我也可以做一些分析和预测。所以,在我课上一直说的,懂业务的项目经理才是真正好的项目经理。
自己当了部门经理后,要使自己的部门给企业带来业务价值是关键中的关键,我那时候的视角已经不再试一个技术层级,我已经是业务层级。2年内我被提升到上海总部副总,华东区域副总,为什么总是副总呢,后来我分析我有两个硬伤,一个是年龄太小,另一个是不是学财务出生。
两年后的我那时25岁,人生出现了第二次迭代,职位已经近期内升到最高,技能已经达到顶峰,我接下来可以干嘛呢?我第一次走出来跟培训公司合作,我把我懂的知识教给更多需要的人,那段时间我周末全是课,有教MCSE,也有教CISCO,有教REDHAT,也有教JAVA和数据库。虽然连着7天都要工作,我很开心,当然慢慢开始赚的也多了起来,当我的同龄人那时候工资大概5-6K的时候,我已经2万多了。
27岁左右的我,挺疲劳和累的,那时候我突然问自己?我未来就这样了么?我就是个企业高管和教师么?我教了这么多年的技术,我还能教什么呢?我发现我对自己的定位不应该是公司的高管,也不应该是一个教技术的老师。我有那么多的管理经验,我也有那么多的成功项目实例,我也做过这么多年职能经理。在后期,我在管理类的书籍中不能自拔,自学了很多很多课程,比如项目管理的PMP,比如IT服务管理的ITIL,比如信息安全管理的CISSP,又比如产品经理的NPDP。我发现我比其他人学这些更有天赋,如果是技术层级学,他领悟不到团队和相关方,如果是项目经理来学,他可能只能看到本项目的问题,那就我先学吧。后期的我,也一直在从事这些管理类的教育,而慢慢放弃了自己的技术。
后期的我,也换了不少工作,但是我从没停止的就是自己的学习和提高。我从曾经那个少年变成现在的中年大叔,我也不用来回2小时从郊区跑到市区来回,因为我现在定居浦东。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职场的意义在哪里?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学习的意义在哪里?拼搏的意义在哪里?
我觉得无论何时的你,应该要是一个不满意现状的你。我不满意现在的职位,我不满意现在的生活,那么我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和学习。如果你是个满于现状的你,很容易变成那个满口负面的人,因为别人都在拼搏和努力,别人都在提高,而你有的只有抱怨了。